当前位置: 首页 > 医疗版 > 疾病专题 > 消化内科 > 肠道疾病 > 肠炎 > 嗜酸细胞性胃肠炎
编号:13290159
治疗嗜酸细胞性胃肠炎的5类药物
http://www.100md.com 2018年7月15日 《中国医学创新》 2018年第20期
     嗜酸细胞性胃肠炎(EG)是以胃和小肠壁嗜酸性粒细胞浸润为主要病理损害,与进食某种特殊食物密切相关,以胃肠道症状为突出表现的一种胃肠过敏性疾病。糖皮质激素为最有效的治疗药物,其他药物如孟鲁司特、酮替芬、色甘酸钠、奥马珠单抗等,多用于治疗激素减量后复发、巩固疗效、减少激素用量和緩解不良反应等。

    1 糖皮质激素

    糖皮质激素对EG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:EG的诊断一旦成立,如无绝对禁忌证,应立即开始糖皮质激素治疗。多数症状在用药1~2周后即改善,疼痛迅速消失,腹泻减轻或消失,外周血EOS恢复正常。浆膜型EG患者激素应用7~10 d后腹水可完全消失,远期疗效亦良好。黏膜型EG患者应用激素4周后症状明显缓解。激素口服剂量一般为每天1~2 mg/kg,连续应用8周后可逐渐减量。对复发患者再次口服糖皮质激素仍可有效缓解症状。但部分患者在激素减量过程中会出现疾病反复,维持剂量不足以控制症状以及抑制EOS增殖,且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可出现水钠潴留、难以控制的高血糖、Cushing综合征、生长抑制、骨软化等不良反应。对于此类难治性病例,可联合其他药物以达到减少激素用量的目的。

    2 白三烯受体拮抗剂

    孟鲁司特是白三烯受体拮抗剂,最初用于哮喘时降低EOS活性,EG时,EOS活性较支气管哮喘更高。孟鲁司特治疗EG的机制为抑制胃肠道平滑肌白三烯受体,并减少Ec的激活、聚集、再生。但目前孟鲁司特用于治疗EG的例数尚少,其有效性有待进一步验证。

    3 抗组胺药物酮替芬

    目前普遍认为EG系对外源性或内源性过敏原的全身或局部变态反应,酮替芬为抗组胺药,可竞争性抑制组胺H1受体,有效治疗EG。对长期应用激素治疗但疗效不理想的患者,加用2~4 mg/d酮替芬,疗程12个月,症状得到明显改善,血清IgE水平和外周血EOS计数正常,组织学检查正常。

    4 肥大细胞稳定剂色甘酸钠

    色甘酸钠为肥大细胞稳定剂,可抑制肥大细胞在肠道脱颗粒以及组胺、5-羟色胺、缓激肽等介质的释放,从而发挥抗过敏作用,口服剂量100~300 mg,3次/d,推荐与激素联合应用。对血清IgE升高的患者,若血清IgE水平连续两次正常,可停用激素,以色甘酸钠维持治疗。对糖皮质激素有禁忌证、治疗无效或产生较严重的不良反应者可改用或加用色甘酸钠治疗。

    5 IgE拮抗剂奥马珠单抗

    IgE拮抗剂奥马珠单抗对EG的治疗作用尚处于实验研究阶段。IgE拮抗剂奥马珠单的临床试验结果显示其应用前景广阔。但Foster等的研究未能证实抗IgE拮抗剂有免疫调节以及抑制T细胞的作用。相信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,IgE拮抗剂奥马珠单抗的疗效会更明确。, http://www.100md.com


    参见:首页 > 医疗版 > 疾病专题 > 消化内科 > 肠道疾病 > 肠炎 > 嗜酸细胞性胃肠炎